甘肃省政府采购“精细化”管理改革综述
2025年04月29日 09:58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打印】
近年来,甘肃省政府采购工作以“规范管理、优化配置、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政府采购从“程序合规”向“绩效优先”转变,从“粗放管理”向“精细运作”升级,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我们坚持把政府采购作为财政管理的重要抓手,通过强规范、优配置、提质效,推动政府采购工作实现质的提升。”甘肃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甘肃省政府采购已构建起“预算编制科学化、采购流程标准化、资产管理精细化、绩效评价体系化”的全链条管理体系,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有效放大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强规范 预算执行更严格
近年来,甘肃省精准破解政府采购管理难题,锁住“钱袋子”。坚持无预算不采购,坚持部门预算、采购预算、资产预算同步编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进一步提高预算编报完整性和约束力度,让无预算采购“寸步难行”。规范小额零星采购,稳步推进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品目纳入框架协议采购,监督采购人严格执行框架协议采购相关规定。加强政府采购网上商城推广应用,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商品价格监测、与主流电商平台价格比对,并实行价格动态管理,让小额采购也能“货比三家不吃亏”。严格公务用车采购,给公车装上“电子身份证”,动态管理车辆编制台账。严格审核车辆更新购置申请,做到新购置车辆与原车辆性质、标准、价格“三个不突破”,确保车辆使用规范、运转有序。精准对接采购需求,在采购1000万元以上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涉及公共利益、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公共服务项目、需制定开发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等前,开展需求调查,进行“专家会诊”,并通过历史成交价格对比,科学合理编制采购预算,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优配置 资产利用更高效
一张办公桌要花多少钱?在甘肃,这个答案有了更科学的标尺。近年来,甘肃省财政厅注重资产集约利用与统筹盘活,从“管资产”到“盘资产”,再到“活资产”,持续加强资产管理,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资源统筹新路径。
在制度建设方面,甘肃省财政厅不断完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对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等通用资产配置标准进行动态修订,从类别、数量、价格上限等多方面规范设备家具配置,确保各单位“该有的都有”,防止“想买的乱买”,使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更加科学精准。
在管理流程方面,依托财政预算一体化系统,甘肃省建立“以存量控增量”运作模式,通过自动调取“存量资产表”,将配置标准、存量资产调剂及处置情况作为编制部门新增资产预算的重要依据,确保预算编制既满足单位实际需求,又杜绝资源浪费。
甘肃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深度融合,打通各级各部门信息“孤岛”,进一步完善资产配置预算流程,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的能力。同时,积极探索资产盘活新路径,在合理管控融资风险的前提下,借助资本市场进一步整合资产资源,释放资产流动性。
提质效 资金使用更精准
坚持“提高绩效就是增加财力”的理财观念,甘肃省财政厅始终夯实绩效管理基础,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整合26个财政业务模块,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管理等环节的深度衔接。
“给财政资金装上‘显微镜’和‘导航仪’,我们既要把钱花对地方,又要花出最大效益。”甘肃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说,“近些年,我们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修订省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跟进完善65项资金具体管理办法,推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规范高效。例如,制定印发《甘肃省预算评审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创新采用评估评审融合模式,采取评估评审融合开展财政评审,既‘控专项’又‘控成本’。”
根据《细则》,甘肃省财政厅在政府采购领域进一步压实采购单位预算编制主体责任,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应用,督导采购单位编实编细政府采购预算,实现采购预算编报和部门预算“无缝对接”,与资产配置预算形成有效关联,确保资金来源真实可靠,采购需求科学合理,切实把“过紧日子”要求落实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
值得一提的是,甘肃省还提高了限额标准加快预算执行效率,将省、市货物和服务项目分散采购限额标准由5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县(区)货物和服务项目分散采购限额标准由30万元提高至60万元,大大提升了预算执行效率。
在绩效管理方面,甘肃省财政厅更是下足“绣花功夫”。去年,甘肃省财政厅专门研究制定部门政府采购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立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下一步还要在强化责任落实、推进结果运用等方面做实文章、见到成效。
下一步,甘肃省财政厅将持续推动政府采购向“精细化”进阶、向“主动作为”升级,让每一笔政府采购资金都成为撬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点,真正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记者 郑杨)
相关文章
- 对政府采购中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认定标准的研究2022-07-22